第 19 届中小工厂展览会里,一边是能帮老板们降本增效的真家伙,一边是包装花哨的虚架子,逛展得带着 “火眼金睛” 挑实在的。

宁波是 “单项冠军之城”,展会上 “链主带配套” 的生意特别多。精成车业的展台旁,专门设了零部件对接区,这家做汽车后视镜驱动器的 “小巨人” 企业,一款产品能 “链” 起 20 多家本地供应商。现场有老板带着自家的齿轮样品试配,当场就谈成了小批量订单,比自己跑工厂找合作省太多事。针对家电、五金这些宁波特色产业,轻量化自动化设备成了香饽饽,大视的协作机器人只要 10 来万,能替代 6 个人的码垛活儿,部署两周就能用,一年多就能回本,不少小厂老板围着算人力账。
慈溪家电馆的展位前挤满了人,工作人员拿着中欧班列的时刻表说,通过 eMAG 平台发货到罗马尼亚,25 天就能到,比传统外贸省 20% 成本。还有专门的团队帮办报关、退税,甚至能对接中东欧的采购团,有家做电熨斗的小厂当场就签了 300 万的意向单。绿色设备也有真机会,针对宁波的压铸、电镀企业,展会上的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只要几万块,还能帮忙申请环保补贴,老板们都在问安装周期。
最常见的是 “全自动化噱头”,有展位喊着 “零人工生产线”,细看设备要改厂房、学编程,小厂根本用不上,说白了就是大型流水线的缩水版。还有 “数字化包装”,把扫码记账的简单系统叫 “工业互联网平台”,要价十几万,其实自己找软件公司做只要零头。更坑的是 “低价环保设备”,看着便宜,实际处理效果不达标,根本拿不到环评,纯属浪费钱。
真机会都藏在产业链对接、轻量化改造和外贸服务里,是能立刻落地的实在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