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出席,与来自全球的媒体交流机器人技术演进、中美产业比较与企业发展实践。这是宇树科技首次在国家级平台公开亮相,标志着人形机器人赛道核心企业获得更高层级关注,也反映出中国政策体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正逐步向产业链龙头企业聚焦。
作为宇树科技的重要机构投资方之一,首程控股旗下首程资本所管理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已连续完成多轮投资,陪伴企业由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由技术导向迈向产品化。在此背景下,宇树科技进入“政策支持—市场验证—资本加持”三重正向反馈通道,成长路径具备高度代表性,值得重点关注。
一、国务院平台亮相,宇树科技释放人形机器人发展信号
在记者会上,王兴兴介绍,宇树科技发布的人形机器人G1自2024年推出以来,受到全球广泛关注,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显著增长。他指出,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正在快速迈过“技术可行性验证”阶段,产业化拐点已经临近,预计未来3—5年将在工业、服务、危险作业等场景加速落地。
就中美机器人产业的差异,王兴兴认为,两国发展路径虽有差异,但目标高度一致。中国在制造能力、供应链体系方面具备优势,美国则在AI软件生态更具深度,未来产业应推动开放合作、协同创新。他还强调,宇树科技在系统软件层面保持高比例自研,并长期坚持开源策略,促进生态共建,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举措。
这一发言向外界传递出三重信号: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在从“叙事预期”迈向“实际交付”阶段,出货量增长已成为行业性趋势;中国产业链协同优势正在形成完整闭环,为复杂系统集成提供竞争壁垒;平台型企业初显雏形,生态主导能力将成为新阶段竞争核心。
二、首程持续加码,深度绑定机器人“链主企业”
2024年至今,首程控股已完成对宇树科技的多轮投资,成为宇树重要的长期战略支持方。
对于加码宇树科技,首程资本管理合伙人朱方文表示:“我们看好在硬件、算法、场景形成业务飞轮的机器人主机厂,宇树科技的四足/双足机器人,在行业应用多样性、出货量、软硬耦合等各个方面均在行业领先,已经形成良性业务飞轮。同时宇树科技在底层技术自研上积累较深,自研率超过 95%,具备从底层持续迭代的能力,我们判断宇树将持续保持竞争力,成为终局智能机器人企业之一,是我们本轮继续追投的主要原因。未来我们将持续陪伴宇树科技成长,同时绑定宇树科技链主企业的身位,挖掘更多的上下游产业链投资机会。”
此次对宇树科技的持续加码,背后是对“主机厂型公司在系统集成与行业落地中价值提升”的明确判断,也是首程控股“链主企业优先”策略的集中体现。
三、技术突破与政策窗口叠加,机器人投资进入新阶段
在AI大模型加速演进、机器人行业加速出货的背景下,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交付元年”。与2010年代中后期的工业机器人扩容不同,本轮增长由“软硬协同”驱动,技术路径更复杂、产业门槛更高、平台粘性更强。
作为北京市首批市级产业投资基金,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由首程控股联合北京国管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达 100 亿元,聚焦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机器人前沿技术及关键产业环节。截至目前,基金已投资一批机器人产业代表性企业,构建了涵盖感知、执行、本体、平台的完整投资布局。
依托首程控股“资本+场景+运营”的产业平台优势,机器人基金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通过战略规划、资源对接、政策协同等方式,为被投企业穿越技术迭代周期提供全方位支持。结合机器人创新企业在京落地能力,基金发挥“政策资本双轮驱动”的产业治理优势,推动机器人技术从“创新孤岛”走向“规模赋能”。
宇树科技作为本轮机器人技术浪潮中的“链主资产”,既拥有高壁垒的技术与产品能力,也正在借助国家级平台提升公共认知与政策协同空间。首程控股通过资本绑定、场景嵌入、平台共建等手段,与其建立长期深度合作关系,充分体现了对产业周期、技术迭代与治理空间的前瞻判断。
未来,首程控股将持续围绕原创技术能力强、具备全球视野与系统集成潜力的“链主型机器人企业”加大投资布局力度,助力我国机器人产业走出一条自主可控、协同进化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