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在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推拿》里,借男主沙复明之口说出了中国视障人士们的难言之痛:“盲人的人生有点类似于因特网络里头的人生,在健全人需要的时候,一个点击,盲人具体起来了;健全人一关机,盲人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虚拟空间。”
这部十五年前的作品,放在现在也依然成立——我们似乎只在跟视障人士有关的话题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排行榜时,才会将视线转向看不见的他们。而在大众认知范围内适合盲人的职业和人生,也好像只有“推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 年第7 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视障人数的数量已经迅速增长到了1691万人,也就是说,每八十个人中,大约就有一名失明人士。
但我们对于这个群体,依然有许多误解。
“盲人能用智能手机吗?”“盲人能编程吗?”“盲人能看视频吗?”“盲人能画画吗?”“盲人也能考研吗?”
那么多的问题,答案其实都是肯定的。盲人能做的事比他们不能做到的事更多。
在5月18日世界无障碍日前夕,新周刊联合ColorOS 采访了三位视障人士,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也许能对视障人士的世界,了解得更多一点。